瓦屋面防水是我國傳統的屋面防水技術,它采取以排為主的防水手段,在10%~50%的屋面坡度下,將雨水迅速排走,并采用具有一定防水能力的瓦片搭接進行防水。瓦片材料和形式繁多,有黏土小青瓦、水泥瓦(英紅瓦)、油氈瓦、裝飾瓦、琉璃瓦、筒瓦、粘土平瓦、金屬板、金屬夾心板等。所以瓦屋面的種類也很多,有平瓦屋面、青瓦屋面、筒瓦屋面、石板瓦屋面等。有些只限地區使用,有些已被新的形式所代替,其中常用的有平瓦屋面、油氈瓦屋面和金屬板材屋面3種。
瓦屋面必須具備瓦的質量可靠,構造措施得當,屋脊、斜脊、泛水等細部節點處理完善等條件,才能使瓦成為坡屋面的一道防水設防層次。
1)掛瓦條的間距要根據平瓦的尺寸和一個坡面的長度經計算確定,粘土平瓦一般間距為280~330mm。
2)檐口第一根掛瓦條,要保證瓦頭出檐(或出封檐板外)50~70mm;上下排平瓦的瓦頭和瓦尾的搭扣長度50~70mm;屋脊處兩個坡面上最上兩根掛瓦條,要保證掛瓦后,兩個瓦尾的間距在搭蓋脊瓦時,脊瓦搭接瓦尾的寬度每邊不小于40mm。
3)掛瓦條斷面一般為30mm×30mm,長度一般不小于3根椽條間距,掛瓦條必須平直(特別是保證掛瓦條上邊口的平直),接頭在椽木上,釘置牢固,不得漏釘,接頭要錯開,同一椽木條上不得連續超過3個接頭;釘置椽口條(或封椽板)時,要比掛瓦條高20~30mm,以保證椽口第一塊瓦的平直;釘掛瓦條一般從椽口開始逐步向上至屋脊,釘置時,要隨時校核掛瓦條間距尺寸的一致。為保證尺寸準確,可在一個坡面兩端,準確量出瓦條間距,通長拉線釘掛瓦條。
古典園林是藝術與實用的結合,我們應當愛護保護古建筑,保護老祖宗的文化。
|